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7 (第1/5页)
名造册,名曰徐光诌。又因扬州信使詹烛离离任,遂命“徐光诌”暂兼信使,将其派往京师递送公文,实为了解胡部堂的情况。胡部堂如果倒了,遍布江浙、湖广、两广等地的采访使机构迟早要裁撤的……况且对于胡部堂这个顶头上司、此项伟大事业的奠基人,张宁着实很关心他的近况。 过了一段时间徐光诌从京师回来,打听到了胡部堂的一些情况。 一开始,朱高炽登基胡瀅就上了一道奏疏呈十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建议皇帝把首都迁回南京,“建都北京非便,请还南都,省南北转运供亿之烦”。 理由神马的说得是冠冕堂皇,但是张宁是不会被这种表面文章所迷惑,胡瀅的真正用心是迎合新君洪熙帝的心思;洪熙帝做太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南京监国,对南京是很有感情的,而北京对他来说十分陌生、甚至于厌恶也不为过,先帝永乐对他的高压和不断打击产生的逆反心理是人之常情,而永乐帝就经常在北京发号施令,现在洪熙帝即位了想离开北京那个令他厌恶的地方是极其可能的。胡瀅便是抓住了这一点。 果然洪熙帝当时就很高兴,立刻召为行在礼部侍郎,所谓“行在”就是随行在天子身边,不一定呆在京师。 不料好景不长,胡瀅立刻就遭到了前东宫一些人的排挤,有人就近在皇帝耳边说胡部堂以前曾经在先帝面前密奏、说过皇上的坏话,洪熙遂不太高兴……于是胡瀅的行在礼部侍郎位置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