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明末大军阀 第22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 第224节 (第8/10页)

后世满清改称宁远州城。到后世,又改名为兴城。明宣德三年,城周五里九十六步。墙高三丈,有门四,宣德五年。又增筑外城,周九里一百二十四步。

    自辽东战事起,宁远城经过不断的修缮,此时城墙高三丈二尺,又雉高六尺,每门皆有瓮城,上有城楼与角台。城内有钟鼓楼,与城墙四座城楼遥相呼应,战起则登临楼顶,城墙与城内景观尽收眼底。

    宁远城的城墙颇有特色,当年修建的时候为使城墙坚固,曾大量使用不规则的城石砌筑内壁,然后将壁面凿平。所以称为“毛石墙”,由于石料大多就地取材,远望其色似若虎皮,又称“虎皮毛石墙”。

    此时刘衍随着大队人马来到近处,可以看出辽东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蔡懋德等人,对入援大军的到来是花了心思迎接的,他们出城数里,在锣鼓喧天中,将洪承畴等将领与监军们,热情万分的迎进城去。

    至于入援的军士们,则在城外扎营,现在宁远城内外已经有大军二十几万之多,城内的民房官房占尽了都堆不下。

    援军各镇兵马大部分在凉风习习的山地上,如城东五里的三首山,城东北五里的螺峰山,城东北十五里的干柴岭,城西北八里的枣儿山,城西北的黄土坎山,摩诃罗山等等。

    刘衍也早早的派了夜不收提前到这边打探地形,在进城之前,便命荀景云暂时主持军中事务,带着各营将士,根据夜不收的探查回报,移营到城西北的磨盘山、九嶐山、荆条山一带去,择地安营扎寨凉快避暑。

    在军民盛大的迎接仪式中,刘衍等各镇总兵官跟在洪承畴的身后,还有大队的护卫亲将们进入城池。

    宁远城内有四条大街,当地人称为东街、南街、西街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