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明末大军阀 第141节 (第11/11页)
百根,使用更少的人手,却是以往灵山卫工匠生产效率的六倍之多! 这样的产能,在眼下的大明,可以称得上“恐怖”二字。 这么明显的技术优势,虽然这种水力钻床成本较高,对刘衍来说还是非常值得的。他来自后世,深知机械力量对比手工力量的优势,有了使用改进的机会,为何不用?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不但如此,徐乐这些时日在这边,甚至还研究了如何使用水力锻锤盔甲,而且有了一定的研究结果。徐乐还对那座制作铠甲的水力钻床进行了改造。 于是刘衍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兵甲督造处的工坊内,徐乐向刘衍展示了一个奇怪的机械,与刚才看过的那个水力钻床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个机械虽然也是使用水力,但是刘衍怎么看,都像是自己见过的一种水力舂米器械。其实徐乐的灵感来源便是此时大明民间的水力舂米机。 起初,那水力舂米机械早在秦汉时便有出现,原理很简单,长长的水维一端连在石向里,一端连着一个方形水箱,然后用竹子当水管,将水引入水箱之中,当水箱的水注满时,水的重量使箱子往下沉,另一头的水维就被高高抬起。当箱中的水倒完之后,箱子轻了,往上升起。另一头的水维就会往下落,重重地捣起米来。如此一下一下,完全不需要人力,非常方便。 徐乐借用了水力舂米机的想法,只是将某些部位改进一下,现在技术还不成熟,等有一日完善后,将之用于盔甲部件的锤打。 看了这几个水力机器,刘衍颇为兴奋,自己治下的科技力量终于有了一定的积累,假以时日,当有一天机会成熟,大明的工业革命会否从自己治下诞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