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章 困难的现状 (第4/4页)
也有。 老吴家算是村里生活水平中上游的那波人了,家里男人肯干,自己有接生的手艺也能赚点,儿女大了点全能干活养家,一家人齐心协力起早贪黑的干,所以才能把儿女都养的高高大大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次吴老汉因为是被生产队的牛顶的摔下山崖丧命的,所以大队给补贴了一百五十元钱,不过这钱还没给到手里,要到腊月底大队结算了才能给。 在这个时代的临榆,玻璃厂的高级工人不过才一个月四十元的工资,普通工二三十块钱,而在农村,一个好劳力起早天黑的干全年,也就能在年底的时候分个一百五六十块钱,有的人家偷懒耍滑或则出了大事提前支钱,到年底结算时不仅分不到钱还会倒欠大队钱。 所以这一百五十元已经算是笔巨款了,尤其是在这特别困难的几年里,三百多块钱都可以盖三间焦盖房了。 这里的百姓多盖平房,用石头垒墙,木头做椽子、檩子,然后上面铺高粱秸秆编的帘子,本地叫bao(二声)子,上面铺黄泥混着切碎的稻草,最上面盖的一层是煤燃烧后的焦状物敲碎后混合着石灰而成的东西,这层焦盖打上去后碾平可以防水,还非常结实牢固,是本地盖房时最常采用的形式。 不过也有一些人家因为贫穷而盖的是草房顶,每年都要修葺笘草,不然就会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仅有的三处青砖瓦房都是地主富农留下来的,土\改后已经收归集体,有些做了村支部,有些隔开分给了几户贫农。 不过江明月却知道这一百五十元的巨款最后也是没能拿到手里的。 想到接下来的情况和时代背景问题,她深深地觉得,这个世界的任务真的是任重道远啊。白山碧玉的逃荒路上,我靠签到系统风生水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