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乾隆的宴席 (第2/10页)
但既然乾隆已经给张广泗的战术定了基调,阿桂也不敢反驳,只道:“回皇上,奴……臣当日年少无知,误信人言,致使空耗国力,士卒枉死,臣原是百死难赎其咎。是皇上开恩,给了臣一线生机,这四十余年,臣方能勤勉用事,不敢有一日懈怠。” 阿桂所没说出来的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之后即便王杰等人,已经对乾隆任用和珅的行为有所不满,阿桂却始终相信乾隆。 “你毕竟年轻嘛,当年朕记得,你才三十二岁,有些思虑不周之处,也很正常。朕饶了你一命,现下看来为后来三十年留下了国之柱石。两征准噶尔、大败回部、伊犁屯田、缅甸、第二次大金川、青海……你该报答朕的,早就报答够了。朕也同你说句实话,朕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年轻的时候,提拔了你和傅恒。不过朕倒是不明白,你当年为何非要把举人考完了,才肯出来做官呢?” “这……臣愚钝,不及文忠公万一,是以想着先读几年书,有了圣人之言相佐,办事也稳定一些。不过文忠公天赋境地,可是远在臣之上。臣白读了那许多书,最后还要皇上开恩,才免臣一死。而且,臣只会办事,文忠公却能决事。想来文忠公若是今日尚在,军机处决事,也能更让外人信服吧。” 乾隆笑道:“阿桂啊,傅恒就算活到今日,也已经七十四了,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总是都过去了。但你说到军机处决事,阿桂,这朝廷中最有威望之人,便是你了,却又有哪个不识好歹的,连你的话也不信服了?” 阿桂看着乾隆神色,倒是比往日更为轻松,并无责怪之意,想着既然乾隆心情大好,自己的心愿也终于可以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