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 沂水佳人 (第4/10页)
只怕要抱憾终生的。” 阮元听了,倒也惊奇,不想孔璐华正当妙龄,却对人生之事想得这般清楚,又听她问道:“只是我身在闺阁,终是不能有太多走动,并未见过曲阜之外。听闻阮学政是扬州人,又在京为官多年,这京中风景如何,可否请阮学政赐教?” 阮元想想,竟然说不出多少,他在京近七年时间,大半耗在了读书应考,编撰刊刻之事上,至于京中风景,见得还不及杨吉十分之一。只好把自己所见之地,一并说上,道:“其实不瞒小姐,在下在京中,读书公务之事繁忙,却未能见过多少风景。想来京里皇城之内,有座瀛台,风景最佳。在下应会试之后,曾在瀛台之畔驻足半日,里面鸟语花香,即便隔着宫墙,亦自可知,外面花草河流,也自令人惬意。除了瀛台,还有万寿寺、凉水河,也都不错。” 孔璐华道:“学使是中了进士,才做到这山东学政的,想来《四书》之学,最为通透了。这沂水却有个典故,阮学使可还记得?” 阮元道:“这个自然,‘点,尔何如?鼓瑟稀,锵而,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这一句,在下说得可对了?” 孔璐华略有些诧异,缓缓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阮学使应当知道这句话,却有意说了前半句。怎么,难道阮学使是嫌小女读书不精,竟要反过来考校小女么?” 阮元笑道:“其实不瞒小姐,这是乾隆五十四年会试,头场四书文的第一道题,于全卷之中,至关重要。在下便是应了这一题,最后会试得中,是以在下一直记得。” 孔璐华道:“乾隆五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