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2章 插秧忙 (第2/5页)
现在张家秧田里拔秧的就基本上都是群妇人和小姑娘,七八岁的也有。 秧被拨出来,整理洗净后扎成一只只的秧把,有专门送秧的少年们,他们背着柳筐或挑着柳筐,把秧送往稻田。 一块块的梯田里,不少张家的长工短工男人们,赶着牛推着耖,正进行插秧前的最后一次碎地平整,田里放满了水,地耖平后,还有男子挑着一担担的沼肥,进行施肥。一亩地,二十担的沼肥,这相当于基肥。加上之前施的肥,一亩地已经相当于有两千斤肥,以后还要追加几次肥,起码还得千斤左右。 张家沟已经建了许多个发酵池,另外长安城外也有许多干肥场。 “一亩地施如此多的肥,真是惊人。” “没有肥,如何长的出好庄稼。” 张超看着那片忙碌的梯田景象,心里十分自豪,他将带来的是全新的耕种方式,在有限的田地里,提高产量。不再只是粗放式耕种,田地有限,也没有那么多的地可垦种,但新的耕种方式,让田地提高产量,却是有很大的空间。 一亩地一年施加三千斤左右的有机肥,将能充份的保证张家梯田水稻一年起码五百斤的产量。 四十担沼肥,这是个很大的数字。一亩四十担,这里一千亩,那就是四万担。 光是插秧前,给每亩地浇二十担肥,就是个很大的劳动量。一个壮男子,一天从张家沟运肥过来,动用骡车,也顶多浇个两三亩地。 更别说,这么多的沼肥,还得需要很多发酵池。 “如果亩产真能达到五百斤,我觉得就算沤这么多肥和运肥浇地比较辛苦,但也非常值得。”孙伏伽心里算了个账,本来如洗澡沟这样的荒坡,还是头一年,就算一季产一石都算不错了,现在张超弄成梯田水田,施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