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高门庶女的生存指南 第168节 (第6/9页)
世家,为避将会发生的祸乱, 已有开始收拾箱笼, 想要效仿先祖南渡之人, 只是还未能出府,便立即被禁卫以谋反罪为由围府。 这些消息难以下达不识字的寻常百姓家中,他们都皆以贵族动向为准来判断局势, 而其余郡县的士族又以建邺为准, 倘若此时身处建邺的世家有动, 必会牵动各地,使得众人胆战心惊, 先一步乱起来。 可强行围府, 更使得其他知晓内情的世家认定形势危急,由裴敬搏为首的身在建邺的士族纷纷上书求李毓给个说法。 要是不能抵御突厥,便趁早让他们渡江往南边去。 李毓为安这些人的心, 只好遣人去寻逐渐开始不问政事的王宣, 琅琊王氏偏爱清谈, 他于世林中, 到底还是能说上一二。 而在派人前往去请王宣的次日,丹阳郡的文书也火急火燎的送来,函封中所写的亦是发现突厥人的行踪,似与废太子李乙有所牵连。 李毓再也坐不住,丹阳郡是离建邺兰台宫方向最近的郡县,他急诏舅父郑彧入含元殿商榷。 年过半百的郑彧体力大不如前,即使得了圣恩,能乘车到含元殿基前,可还有百级台阶要爬,等好不容易站在殿门外,已是累到连喘不止,掏出怀中帕子擦了擦额角的汗,随后仔细收好在怀里,进殿行礼:“臣郑彧拜见陛下。” 对于这位亲舅父的喘息,李毓只看了一眼,半句关怀没有,直接质问道:“大郎、七郎他们为何还迟迟找不到李乙的踪迹?” 郑彧揣着手在身前,即使心里不大好受也不敢多说半句,努力尽着臣子的本分:“已经以江淮吴郡为中心,向四周大范围的搜寻,江淮郡王李湜之的官邸也派兵驻守,七郎接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