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连题目都知道了还读什么书 (第5/6页)
的明意,还能广开言论,让所有人都能了解实事,陆贤弟你是如何想出来的这种办法。” 陆垚笑道:“便是刚刚灵感一现所想。” 苏轼细细想过报纸一事之后,还是觉得有些不妥,“不说纸张和油墨靡贵,便是雕版也是不菲之数。如陆贤弟所说,每日一版,其中花费不知多少,售价也不会便宜,只有文人高官才能买得起,这就与创造报纸的初衷相驳。” “如果我能说将纸的成本和雕版的成本降至最低,让报纸买的五文钱一张,你觉得会不会有人买,而且还请人每日在闹市中读报,会不会有人听呢。” 苏轼惊了,如果真的能降低这两个成本不仅报纸会便宜,就连书本也会便宜。 现在的印刷还是以雕版为主,毕昇所造的活字印刷术这几年也应当出现了,不知何种原因还没有传开。 一个雕版需要一个木工细细雕琢,时常需要花费好几日的时间,这其中的工钱就不少,而且现在纸张造价极高,也导致于书本很贵,文人光买书一项就要花费不少,一本书现在购买至少需要几贯钱才能买到。 这也是百姓读不起书的原因,一本书就要一个普通家庭半年的收入,实在是太贵。 有一些读书人靠着家中卖田才能读得起书,而田地在古代一般是不能卖的,除非你是活不了了才会选择卖田。 如果陆垚真的能解决这个问题,那真是大宋所有文人学子的恩人。 “陆贤弟,你说的当真能做到?”苏轼兴奋地问道。 就连一旁的苏辙也停止写策论,这个问题可比手中的策论重要。 “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