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一百六十七章 密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 密谈 (第1/10页)

    就在陆垚和父亲陆盱在府中就这几天朝中发生的事情,还有陆垚的科举考试进行讨论的同时,韩府之内,韩琦也是迎来了一位贵客。

    这位,既是他的好友,也是他官场上的同僚。

    范仲淹。

    范仲淹,何许人也?此时的他,还没有写出那句经典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舞台,才刚刚开始而已。

    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丁丑日,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淳化元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要说这范仲淹是寒门子弟中少有的后来能出人头地之人。

    鉴于已有朝廷俸禄,范仲淹便把母亲接来奉养。天禧元年,范仲淹以治狱廉平、刚正不阿,升为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便归宗复姓,恢复范仲淹之名。

    景祐元年,范仲淹调任苏州知州,辟所居南园之地,兴建郡学。时苏州发生水灾,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兴修水利,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次年,因治水有功,范仲淹被调回京师,判国子监,很快又转升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开封府“肃然称治”,时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景祐三年,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用亲信,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