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九十二章 口才,文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口才,文采? (第5/10页)

,奔跑了多少米,送出了多少个传球,射门了多少次,其实他们脑海中是不会有什么想法的,也不会想要去知道。”

    苏轼果然聪明,一点就通,说道:“所以,你是希望我和弟弟去扮演这样的角色,让他们去了解关于这方面的东西?”

    陆垚点头,说道:“正是如此,要给观众一种冲击感,通过你们的表达,也就是你们的口才,来让他们能够更喜爱上蹴鞠这个运动。”

    “可是,”苏轼正在思考,一旁的苏澈突然说了一句,“这么做,有什么意义么?蹴鞠,说到底只不过是那些富家公子们用来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罢了,对我们,对仕途也没有任何的帮助,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时间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苏澈这番问话,也在陆垚的意料之中,文人的典型思路了,就在前不久,自己的父亲陆盱不也是这么问的?

    于是,陆垚花了一些时间,来和苏家两兄弟解释起自己举办蹴鞠比赛的意义。对于文人来说,参军打仗从来不是他们要思考的事情,只不过,这两人还是十分热爱着这个国家的,提升国力和军力,也是他们希望能够看到的事情。

    “我们做的这些,真的能改变现在百姓体质孱弱的现状么?”苏轼问了一句。

    “从小做起,慢慢累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陆垚说道。

    苏澈这边露出怀疑自己的神情,“可是,我和家兄虽说能够作诗,文采上也不逊色于旁人,可是我们的口才,确实是……”

    陆垚摆摆手,说道:“在我看来,口才,就是文采,一个人的文采出众,那么他和其他人交流也会更容易,更方便,相反,一个人的口才出众,他才会更有机会写出千古诗词,你们说对么?我找你们做这个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