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 考试开始 (第2/10页)
试策。各个科目各有其功能,用宋人的话来说,“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从答题形式上看,试经义、试论、试策都有点像今天的高考作文,都是以议论文为主,目的当然是为了测试考生对于经典、史事、时务的见解。 具体来说,试经义是出题者从儒家经书中截取一句话,请考生阐述其蕴含的义理。而宋代和其他朝代不同,明清时试经义考试演变成考八股文,从外在的文体形式到内在的思想都严重僵化,但在宋代,人们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考生可以自由解经、传注、质疑古说、阐发新见,“借他题目说自家道理”,甚至不乏“全不顾经文,务自立说,心粗胆大,敢为新奇诡异之论”者。 当然了,要说这诡异之论者的大成,自然就是陆垚了。拥有现代思维的他,解读起这些四书五经的话语,他的理解,跟那些穷酸书生,甚至于是大才子苏轼和苏辙,肯定也是有所不同的。陆垚并不想要墨守成规,做出符合当下书生们能够给出的那种老旧的答案,而是既要引经据典,又要推陈出新,提出一些全新的观点出来。因为在陆垚看来,主考官欧阳修跟自己的关系还算不错,所以就算自己写的出格一点,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反倒是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于是,第一场考试也就这么结束了。 在这一场考试当中,陆垚是为数不多的,提前交卷的那些人当中的一个,在他交卷之后,就被考官带到了一个单独的房间,等待时间结束。陆垚四下看了看,这房间面积不大,用现代的房屋来作比较,也就是一个客厅的面积大小。由此可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