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章 考前检查 (第2/10页)
以来上京赶考,能够用上这东西的地方,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有些客栈还有饭馆,他们是根本不接受进京赶考的学子用这种东西进行抵押消费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若是这东西真的有那么大的神通,为什么苏轼苏辙到了这汴梁城中,没有住在客栈,而是找了一个寺庙居住呢。 进京赶考,除去钱财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交通。这时候的交通,可不比现在,飞机火车轮船一应俱全。过去交通不发达,马车速度也就比步行快点,而且也不可能一路挂三档,得走走歇歇。当时条件下,旅人晚上尽量不露宿野外,怕有野兽,不安全,必须及时投宿,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旅行速度。加上考生家乡离京距离远近不同,需要的时间自然也大相径庭。此外,中国虽然中央集权、禁绝民间私有武器;但治安仍然是不能和现代相比的——虽然相对于中世纪已经是天堂了——最不乏的就是“进京赶考途中遇害/侥幸逃脱/高中后复仇”之类的故事了 再加上路上店家的卫生条件等诸多问题,显而易见,赶路是极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综上,这就使得进京赶考是一趟漫长而又危险的旅途。大致来说,除非京城近郊,省内往往也得十天半月才能赶到;省外走几个月更是寻常;再加上人身方面的忧虑……所以,如果他们考不上就回家了,那么路上又要白白消耗几个月;除非这辈子再不科举,否则没多久他还得再次“进京赶考”,于是时间/金钱就全部消耗在赶路上了;再加上路上人身方面的风险……这就导致这样一种现象:赶考的举子们,若是当年没有考上,那么他们一定不会回家;而是留在京城,等待下一次机会;这种等待可能超过10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