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3 (第3/4页)
将赵让失踪之事归于鬼神谬论,散布无中生有之事,严惩不贷。 然而李朗虽能靠皇权刑罚压制臣属,有个人却是他奈何不得的。 皇帝生母石太后笃信佛祖多年,怪力乱神早已深入其心,她本就不甚赞成后宫里添个妃位尊贵的男子,扰乱阴阳,与皇嗣无甚好处,然而李朗坚持,太后也只好作罢。 无事倒也罢了,偏生是平地起波澜,封妃时日不长,便炸出这诡异的事端,太后自打闻讯之后,便索性久居泰安宫设的佛堂隔壁小室,吃斋念经,以求神灵庇佑。 而皇后竟也因着这事饱受连累,当太后见皇后披头散发、犹如掖庭遭刑的犯妇般扑到泰安宫哭诉时,再不愿闻问世事,也不得不出面干涉。 皇帝怎可因一个不能延嗣的男子而降罪于龙脉有功的皇后呢? 在太后的极力劝阻下,甚至直斥李朗不孝,以己身荣辱相胁,皇帝才勉强收回成命。 废后暂且搁置,金印保住了,但伤及龙体的罪责皇帝却不依不饶,无论如何都要将谢皇后驱逐出地坤宫。 太后无奈,只得转来劝谢皇后暂忍一时,皇后在宫中失了最后的倚仗,只好灰头土脸地领着宫女,迁至近处的崇华宫。太子则未随母后迁移,而是搬到泰安宫,待在祖母身边。 这事自然也引起了轩然大波,若是谢濂在朝,保不准有打抱不平者,主事后宫的皇后与皇帝不止是夫妻,更是国泰民安的基石,皇后遭如此重的责罚,被赶出寝宫,莫说渡江后的东楚,纵观整个皇朝,也是闻所未闻。 但一来谢濂仍托病罢朝,势不如前;二来,至今未归职的谢大将军名不正言不顺地天天上朝,却连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