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长房大爷传_分卷阅读36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4 (第3/4页)

的弊病,宁珊懊恼的只拍龙案, 感叹如他一般文武双全的人稀少犹如凤毛麟角,一面暗自下定决心要加强民众的基础教育, 一面急命兵部尚书、侍郎入宫, 彻夜挑灯改题, 将原本第三场要考的策论改为按要求默写中一段,字数不过百, 主要用于确定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不是文盲。而战策战术的考试改为口述, 由翰林院派今科取中的庶吉士现场笔录。

    前朝后宫均是好一番忙乱, 首届武举终于得以圆满落幕。除了三甲魁首, 额外又取中二甲四人, 三甲十一人,总计一十八名武进士。数字倒是十分吉利的, 虽然宁珊不是有意考虑这个因素。

    对比文举, 武进士的数目少的让人垂泪。但宁珊却极为满意, 取材选将本就该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 何况武举取中人才不足文举一层, 也能让抱怨文武不平等的人闭嘴,同时不至于引发各地文人的大型动乱,一举数得。

    武举顺利完成让兵部尚书激动的满脸亢奋,第二日一上朝就迫不及待的向皇帝提出册封三鼎甲,不等回答,又cao心起二甲三甲应该如何安置了,毕竟在考试之前,就武举取中进士的就职情况,他们和文臣没能达成一致。

    宁珊也知道万不能在这时候功亏一篑,让文武之间芥蒂丛生,便绕开了敏感问题,先提出如何安抚激励落选之人,彼时国库相当充实,户部尚书也豪气,开口就道:“”不妨按路程远近发给回家路费,也是鼓励他们来年再考的意思。不知陛下觉得如何?”

    宁珊刚要同意,礼部尚书就蹦出来义愤填膺道:“文举落地之人可从无此待遇,独赏赐武举落地者是否偏颇不公?”宁珊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