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3章 (第2/3页)
具并没有改啊,地方从上到下称量器具几乎都做了手脚,所以实际交的远比制度规定的要多不少。 还有鸣冤鼓的设立,确实方便了百姓,可胥吏却没有了讹人的收入之一,无论是繁都的胥吏还是地方府衙的胥吏朝廷都一律不发放俸禄,就相当于完全没有工资,可他们又是人,是人就得生活。 守门的好处费没了,就增加了规矩钱,凡是要经胥吏之手办的事都得给,百姓还是一样的难,以至于百姓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府衙的。 赵焕英也曾因这个事找过他的顶头上司县令说过,可县令给他的回答是,全国上下都是这样的规矩办事,就算县令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百姓来府衙办事要交规矩钱,他们去省府办事也得交孝敬钱,如果是去繁都那交的更多,部费、冰敬、碳敬是固定动作,逢年过节、生辰和红白喜事什么的是自选动作,全看运气。 而且这个生辰不仅仅是你有求官员本人的生辰,还包括官员的直系家属,伴侣、双亲和孩子都算,没带礼物去的话,那不好意思,先等上十天半个月再说。 最多也就拖一个月,这还是现在陛下大力整顿过后的朝廷,要是搁在先帝时期,能拖一年,就算陛下准许了的任命书不给钱都别想拿到。 朝廷这一套到现在也已经被地方官学了个全套,逢年过节、生辰、红白喜事必须得给上司送礼,冰敬和碳敬更是少不了,就是一层送一层,从县衙到省府再到繁都,已经成了一个完善的官员胥吏灰色收入链,三年下来,要不是家里接济,他可能已经欠了不少高利贷。 难得今天陛下想听,他索性全说了,他也是真的恨透了这些陋规,压榨百姓不说,也压榨他们这种基层官员啊,俸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