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女帝,我真是大周忠臣_第35章 陛下托我给你安排了个差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章 陛下托我给你安排了个差事 (第3/4页)

大周朝写作文方式因为流派不同,四言句,五言句都有。句字都堆在一起,又酷爱之乎者也,引经据典,读起来确实很吃力。

    流派文体句式不同,断句就很重要了。就算到了现代,因为对《论语》《道德经》的断句不同,也有诸多不同的解释版本,甚至到了意思完全相反的程度。

    “当时礼部将朝野上下人数最多一派用的文体定为朝廷通用,然而却引起朝野上下的反对派,集体弹劾礼部尚书,礼部尚书被迫告老还乡,一代文臣,最终晚节不保。”

    叶浩然这可太懂了,文人就是靠笔杆子过日子,一个流派有一个流派写文章的方式。你要他去写学别的流派行文方式,不是让人家欺师背祖。

    礼部尚书这波死的不冤啊。

    “之后乾帝又把这件事交给翰林院主持,由当时名动天下的翰林院五位大儒用了六年的时间,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文体,作为大周的统一文体。”

    叶浩然已经能想到这群大儒的结局了。大家靠着四书五经考入进士,结果你不用圣人留下的那些经典文体,反而搞一套全新的,数典忘祖了。

    “翰林院的文体一经推出,立即引起百官轩然大波,指责那些大儒沽名钓誉,更是上疏抨击乾帝妄图改天下文制,不尊古之圣贤。乾帝迫于压力,只能放弃统一文体之事,晚年更是郁郁寡欢。”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这件事一直在内阁,礼部,翰林院之间推诿。几任帝王都想完成这事。但是只要参与这件事的官员,全部都下场凄凉,到了最后,根本没人敢再提这件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