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8章 蔡琰政经 (第1/4页)
为此,蔡琰没有一味的坚持原先的立场,而是灵活的组建了三支巡查使。三支数量确实太少,蔡琰要求他们各个聚居区,每月至少过去转悠一次,每地待上至少一天。这样算下来,三支巡查使,一月倒有一半的时间,是骑着马在赶路,从这个聚居区到下一个聚居区。 黄顺给了蔡琰完全自主的财政大权,只要蔡琰用钱,无需经过黄顺,直接刷脸,就可以在祖渊、白雪那里领支。 巡查使太少的原因,显然不是因为钱,实在是黄顺手底下这帮人,打架好手多的是,却奇缺能够耐下心来,帮助小老百姓解决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纠纷的小胥吏。 就这三支精简的小分队,也是蔡琰在新、老人中扒拉了好久,矮子里拔将军,勉强凑齐的。就这样,他们的能力,也完全达不到蔡琰的要求。 所以,蔡琰又费心费力的为他们制定了“判事十条”,让他们遇事后,以十条为依据进行判决。 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冤假错案,造成民心不稳,蔡琰还特意与他们交代:若是判决下来,大众不服,部族首领和长老也联名抗议,便把案子带回来,由蔡琰亲自处理。 如此一来,蔡琰几乎就成了另一个神梦版的诸葛亮。诸葛亮是军中十五杖以上军务皆亲揽;蔡琰则是事无巨细,一把抓。 好在现在归附黄顺的部落、人群还不算太多,蔡琰勉强还照顾的过来。但很显然,这种状况不可能持久。 蔡琰没招了,便找黄顺,让他帮助招揽一批能干的胥吏型人才,至少,能够独当一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