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8.光与影 (第2/7页)
振羽心目中的需要来说,大概也不算强,因为哪怕是这种芯片,应付起现在青青的机体的运算需要,也已经很勉强了。现在的青青,是通过轮椅上的服务器进行运算,然后通过数据链和大型服务器机组互连才能够保证动作流畅。自然,这个无线网络的带宽,和使用范围都是有很大局限的。 可是,芯片再要向前一步,遇到的就是物理极限的问题了。多少多少纳米的加工工艺毕竟还是有极限的,再往下,就是在电子显微镜下面直接折腾原子了,和工业化生产就不太沾边了。再突破计算极限,基本上智能冀望于整个体系的变革。在理论预研方面,也有几个主流,比如生物芯片现在非常热门,虽然不能说没有成果,但距离能够投入制造生产和应用则还是有着相当的距离。然后,就是光芯片,由于光的特性,使得这种芯片一旦制造成功就会将整个计算领域推进不止一个台阶。高导向性的激光的特点就决定了光芯片在处理复杂管线和多线程计算方面的先天优势。但是,这个技术距离使用的距离几乎和生物芯片一样遥远。 而后,就是吕振羽也闹不明白的到底算是推进了半代,还是一种彻底革新的光硅芯片。有人说这是一种可行的折衷技术,也有人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完全改造和推翻现有体系的革新架构。吕振羽本来也没太指望这个领域的突破,他本来想,格林兄弟公司也好,随便什么其他巨头也好,能把现在的芯片的计算能力再提高一倍,他这里,结合自己的创新体系和后台计算方式的优化,大概也就勉强能够先用着了。但是,他绝对不会想到,就是现在,格林兄弟居然跑来说,光硅芯片可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