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65、疑难 (第3/4页)
经,只得讪笑着说,“我们的工程已经列为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我可以去材料所那边打听一下。” “不着急。”许多新技术需要一系列专家论证、调研、可行性研究、以及经过初试、中试等大量试验后才能运用。李和继续笑着问,“基坑的支护体系,这个目前是怎么设计的?” 地下工程的超大超深面积的基坑堪称国内软土地基中地下建筑工程之最。 朱国豪从一堆的图纸中翻出一张图,指给李和看,然后说,“今天下雨,都停工了,我就不带你看现场了。按照美国的设计师的要求,开挖面积接近两万平,开挖深度接近20米,原设计是采用地下连续墙斜拉锚方案,并且在搭接部分设6道拉锚,裙房部分设置4道拉锚。但是根据浦江地下层的实际情况,我们优化了一下。想采用对基坑分而治之的混凝土支撑的方案,即整个基坑设3道支撑,在主楼部分设第四道支撑。主楼部分与大坑之间暂由临时钢筋混凝土排桩分开,先将主楼基坑施工到底。李先生,就是这个图,你看看。” 他终于找到了畅所欲言的感觉,所以有什么说什么,专业术语说出来也不怕对方听不懂。每次跟于德华聊天简直鸡同鸭讲,聊不到那么透彻。 李和点点头,继续问,“目前还有什么困难嘛?” 朱国豪说,“于先生先后委托了美国、德国、加拿大和国内科研机构或大学做了十多项试验,召开了几十次国内外专家咨询会、审查会、论证会、鉴定会,作聘请专家教授方面,每次都千方百计聘请到最具权威性、最有发言权者,大部分问题都是可以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