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_24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45 (第3/5页)

么办,这些人都不是好惹的。”

    李和笑着道,“经过战后三十多年的建设,香港已由昔日的转口港发展成为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城市,1984年制造业生产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4.3%,可以看出制造业是香港经济的支柱。可是随着香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还有地价的疯涨,你觉得香港的制造业还能这样一帆风顺的发展下去吗?”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大陆实际上是处于半闭关锁国的状态,大陆的很大一部分进出口贸易都要经过香港。

    六七十年代,香港制造业崛起,最繁荣时期,由于劳动力短缺,一度开放边境,引入内地的劳动力,只要来了就有身份证。

    香港制造业的和谐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大陆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香港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打开国门后,以性价比的优势,迅速的将香港资本吸入内地,同时也在碾压香港制造业,香港本土制造业逐渐走向消亡。

    “你的意思是?香港的制造业早晚撑不下去?”

    “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深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北移是趋势,任何人都无法阻拦的趋势。所以在香港继续发展制造业只有死路一条,不管是地价,还是劳动力都没法跟内地比,罗顶邦这些人早晚也会跟你一样,去内地设厂。香港的优势是金融和船运,甚至购物旅游比发展工业都有前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