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_92、争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2、争辩 (第3/4页)

出一点声音,哪怕再微弱,也要说。

    他要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是有希望,有未来的。

    许多人的骨子里,这时候都同样的认为:不要说赶英超美,就连RB和韩国、新加坡似乎都是无法逾越的大山。

    几乎所有的社会名人都在各种场合宣称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是没有意义的,RB的工人效率比中国高得多,一个RB工人能顶200个中国工人。

    他痛心中国科研领域里成绩最好、业务最优秀的一批人,都选择离开中国,因为他们觉得中国没有希望了。

    尤其是那些学航天、宇航、飞机制造、现代船舶、发动机等这类学科的高科技人才都选择了离开这个国家。当然,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李和不能站在道德高地上去指责。

    他们认为的中国没有任何平台给他们施展技术才华,而在国外一个月就能赚到几千元薪水,这几乎等于当时在国内研究机构干一辈子的工资。

    而像李和这样当初选择留下的,有些也并非出于爱国,而是因为他们不是成绩最好的那批人,没有达到让西方强国收留他们的标准,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留下来,和自己的国家站在一起。

    但事实证明这些留下来的人才铸就这个国家的工业和制造业。

    “神舟”飞船、隐形战机、核聚变、钢铁、化工、机械,甚至受人诟病的山寨大业。

    这追赶过程之艰辛、奋斗之辛苦、牺牲之巨大,举世罕见。

    李和认为如果有人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哪怕多留下一个人,哪怕多回来一个人,对这个国家也是有益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