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2章 烈火烹油 (第3/7页)
门勋贵跟进。 像魏国公徐家、保国公朱家、诚意伯孔家这些豪门勋贵原本还是有些顾虑,可是看到那些个巨商大贾动辄往皇家银号存入上百万两,他们便也坐不住了,因为债券交易的好处瞎子都看得出,便宜不能让商贾占尽! 于是,这些豪门勋贵也纷纷跟进。 巨商大贾和豪门勋贵的踊跃参与, 又对身家几万两的中等缙绅和商贾产生示范效应。 等到中等缙绅商贾纷纷跟进,又让身家在几千两的普通缙绅商贾产生从众心理,这些缙绅商贾心里就会想,连这些身家上百万两的巨商大贾、身家几十万两的豪门勋贵以及身家几万两的缙绅都不怕,我们怕什么? 就不信皇帝敢把大伙的银子都黑了! 更何况,当今圣上也不像是不讲信誉的人。 要不然,他也不会把从扬州、南京追回的总额超过一千万的税银返还给大家伙,所以说真没什么好担心的。 …… 崇祯很快就把逻辑梳理清楚。 会有这么多的缙绅商贾跟进,肯定还是因为债券。 金融投机历来就被世人追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郁金香、庞氏骗局……还有小日子的房地产热潮,简直不胜枚举。 但既便有这些惨痛教训在前,世人对于金融投机仍旧是趋之若鹜,没别的原因,实在是金融投机的造富能力太让人上头。 清楚知道金融投机危害的尚且还要飞蛾扑火, 又何况是大明朝的这些第一次接触金融投机的缙绅商贾?扛不住。 当下崇祯又问康曦:“市易所的债券交易是不是很火爆?债券价格涨了多少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