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祯绝不上吊_第172章 刘体纯的飞虎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 刘体纯的飞虎营 (第3/4页)

在最快速的状态。(大约六秒一发。)

    百年后。

    1625年,明朝广州府推官的邓士亮(湖北赤壁人),又打捞了东印度公司“独角兽”号沉船。

    得到18磅前装大炮36门,并送达京师22门。

    朝廷加以改良,从而有了射程超远的红夷大炮。

    然而,佛郎机火炮的地位,在明朝并没有下降多少。

    (后世有过验证,七具子铳的佛郎机,只要有人装填子铳,就可以保持每分钟十发的射速。

    这是三分钟才能打一发的红夷大炮远远不及的。

    当然,后者的优势在于密封,因而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关于红夷大炮,有一个误区,世人都认为是徐光启最先购买的,实则不然。

    当时,葡萄牙的铸铁技术是不如大明的,设在澳门的造炮厂,澳门葡萄牙人只负责铸造铜炮,铁炮则是由明朝匠人制造。

    天启二年1622年,张焘、孙学诗远赴澳门购炮22门,然而葡萄牙人使了个坏,试射时,第一门就炸膛了。

    徐光启因此下台。

    1625年,邓士亮打捞成功后,葡萄牙人见技术已经泄漏,这才动了卖炮赚钱的心思。

    1628年崇祯元年,徐光启再次被起用,葡萄牙人这次拿出了真技术,并派出铸炮师,明朝也小心了,李逢节和王尊德只购买回来的7门火炮,却无一炸膛。

    崇祯三年,明朝已经仿制、改良了超过400门红夷大炮。

    只可惜,最后因为东林之前的神cao作,毛文龙死后,遗留下来的部将孔友德,在吴桥兵变,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