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十年代嫁屠户 第112节 (第4/8页)
了这样的日子,反而是歇下来浑身都不得劲,特别是杨叔,他把楼下的房间都让出来了,今年过年怎么也得给他们分别包个大红包。” 早前村里秋收完,赵大强把今年家中地里的收成给交给了赵军。 那些棉花,成色好的都没卖,给赵军拉到扎花厂,去了棉籽,姚晴天留了三十多斤棉皮,让人缝制棉袄、棉裤,主要是三位老人和几个孩子的,如今已经穿到身上了。 剩下的两百多斤棉皮运到店里弹棉被了,厚的、薄的估计能有二十多床棉被。 前段时间大雪下了半个多月,也不好去看进度,不过说好年前要用的,想来是好了。 过两天得空去拉回来,一半给到薛青松屋里,他和林家都是城里人,家中不种地,置备这些都要花钱买,自然没有自家弹的实在。 剩下的,就打算添在三位老人床上,新打的棉被暖和,也就不用铺那么多稻草在下面了。 自从提出盖房子后,三位老人不仅把手上的存款拿出来了,这一年连工钱都没收。 经过这一年多的相处,他们是真把赵军和姚晴天夫妻俩当自家晚辈了。 他们苦日子过惯了,年轻的时候时常年上都吃不起rou,就是这些年农民日子好过了些,也只能过年过节吃点荤腥,哪像如今只要想吃,鸡和鹅说杀就杀,赵军还时常送些猪rou和鱼到山里,说是老吃几样也腻味。 吃得好穿得暖,老人们提到钱都只顾摆手,说他们拿着钱也没什么用处,养殖场这些年又是建厂房又是种果树围院子,正是用钱的时候,让赵军和姚晴天有钱先还银行的贷款,不用给他们留。 赵军听了点了点头,他们到镇上开店后,招募的短工也好、员工也好,工资和待遇这些都是姚晴天拿主意,具体管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