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十年代嫁屠户 第68节 (第4/7页)
他们途经省城时还特地停下来去拜访了在省城机关大院的薛明华。 薛明华对赵军映像深刻,最主要还是他们家卤味记忆犹新,可惜当前盛夏酷暑的,赵军也只能带一些姚晴天做的咸鸭蛋、点心之类耐放的吃食,卤味是不敢带的。 薛明华听说赵军承包池塘开始养鹅,表扬了一番他们敢想敢做能吃苦的精神,让他放心大胆搞事业,希望他们带动阳湾镇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到时候把店铺做大,做到省城来,我肯定天天带着家里的老人去捧场!” 两人离开的时候,薛明华亲自打了一通电话到粤城曾经同一栋大楼共事过的同仁办公室里,说他老家两个晚辈要去粤城学学大鹅该怎么养,希望老朋友帮着安排照顾一下。 得益于这通电话,等赵军和薛青松刚踏出火车站时,那边都直接安排人来接了,不需要到处打听,直接把两人拉到粤城最大养鹅基地。 连薛青松同学都不用麻烦了,专业人士一路跟着随时授业解惑。 第59章 中秋节 沿海城市本就比内陆发展更快,并且他们养鹅都有一两百年历史,早已自成系统,如今借着改革开放的东方,更是蓬勃发展。 赵军之前接触的都是白鹅,寥寥数只,在水里游一圈上来,翅膀张得大大的,追着人啄,漂亮且攻击力十足。 这边成年鹅都是棕褐色翅膀,感觉脖子比白鹅短、粗些,更显厚重感。 最大的一户养殖场,养了有几千只鹅,并且这是夏季减了量,。 粤省冬天的气温也在一二十度,没有寒冬,所以不需要担心保暖问题,只需要注意炎热酷暑,所以夏季整个鹅场数量是最少的,秋冬季能达到数万只。 他们有自己的孵化房、育雏室,鹅也是按照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