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19 (第4/4页)
治斗争越来越向着无底线谋取私利的深渊滑落,宝座上的皇帝非但不制止这种行为,反而有意无意的加以鼓励。 “异论相搅”也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儿,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东西,这套权术手段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很好地稳固上位者的权力,缺点在于有害国家。 想实施这套理论也很简单,就是不能让朝堂上只有一个声音、一个意见,至少要分两派,压一派抬一派。 历史无数次不厌其烦地告诉人们党争的危害性,但新建的王朝还是会忍不住陷入这个漩涡中去,盖因党同伐异是人的本能,在如何占有更多资源这个命题上,大部分人想的都是抢别人那里的蛋糕,而不是想着如何把蛋糕做大。 王朝末期的一个征兆就是小人庸人充斥朝堂上下,买官卖官成风。顾大帅还记得,在他少年时期,尽管国家也出现了一批救时之臣,兴办了些洋务,但整个官场上下已经烂完了,什么官职交纳多少钱财,那已经不是潜规则,而是明码标价的规矩。想上任,先交钱,哪怕是有吏部正经文书告身的官员,没钱孝敬,也是上不了任,当不了官。 朝政腐败至此,纵是诸葛伊尹再生,只怕也挽回不了这将倾的大厦。 顾大帅自认识时务,虽然做着朝廷的官儿,按过去的说法,那叫“深受皇恩”,可他一点儿给朝廷陪葬的想法都没有。 同样的,他对革命也没什么兴趣,他心里想的,是建立起他顾家的千秋大业。 在这一点上,他那个大概是留洋留得脑子里进了水的大儿子和他不是一条心,剩下的儿子无足轻重,提不出什么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来,倒是大儿媳妇徐氏和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