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7 (第4/4页)
有用RN3模型,那个模型框架不好用。我刚刚重新写了一个,挖数据只需要十分钟。” 而因为这个模型昨晚已经搭了一遍,祈言只是将记下来的东西重新输入一次而已,所以速度比昨晚快了些,到完成模型建造时,才用了六分钟。 教室里安安静静。 开始还有人小声说笑,慢慢的,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看着祈言井然有序地cao作个人终端,将数据包传了过去。 导入。 开始运行。 十分钟后,数据挖掘结束。 最终结果显示在了屏幕上。 傅教授还在回想祈言刚刚建模时用上的架构:“你基础框架用的是PVC逻辑构造法?” 祈言摇头:“不是,PVC逻辑构造法虽然适用性广泛,但对设备要求很高,用了的话,这台,”他指指面前的小型光计算机,“会烧坏。” “所以你做了修改?” “对,修改后,基础框架更简洁,运行时占用率也会小很多。”祈言想了想,又接了句,“只用来挖数据,完全够用。” 言下之意是,挖数据已经够用,如果用在别的地方,可以再进行相应的修改。 傅教授眼神复杂地看着祈言。 虽然听祈言说得很容易,可实际上,不管是放弃RN3模型,自己重新写一个。还是用改良版PVC逻辑构造法为基础,做出新的处理模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容易,为什么从RN3模型面世至今,都没有能够超越并取代它的工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