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6节 (第8/11页)
也有了气力,语气里满满的欢欣。 卓衍笑着说道:“贞元元年开了一科,如今三年,秋闱眼看便开,你哥哥是赶不上的,他才十三岁,不急,三年后那一科,才是他施展的时候。这期间还得笔耕不辍勤加向学,万不能荒废。” 全家人都以为,三年后便是卓思衡鹏程万里的起始。 却不料天更有算,以至于后来卓思衡回忆起贞元三年的这个夜晚,丝毫无法再去感受当时心中的快意与温馨,唯有世事无常四字缭绕思绪弥漫至今。 第10章 贞元十年,九月初秋。 北疆霜雪早,天地尽唯白。 屋外已是雪过门槛,屋内慧衡悉衡两姐弟只穿单衣坐在炕上,时不时还得喝点水润润干热。朔州无论乡下还是城镇内都是住得蔓子房,这种房子墙连着炕都有中空烟道,外面炉子烧热,屋内热气游走,只要不是极端酷寒,炉内保持柴火不断,家室内便能温暖如春。 慧衡伏在炕头的桌案上笔走如飞,时不时停下来揉揉纤细手腕,再看看悉衡写得字,略加指点。她与卓思衡的学业都是卓衍与宋良玉当初手把手亲自开蒙传习,卓思衡不在,从来都是由她教导弟妹,便是如今悉衡读书日益长进,她的学问也仍是足够相授。 晌午开始落雪时天便黑了,屋内只得上灯,她在油灯下写得久了眼睛累,望向窗外纷纷落雪,不自觉叹了口气:“哥哥与呼延老爷子入山抢冬秋猎已经七八天,慈衡跟着荣大夫去外乡出诊也走了四五日,不知这两人现下如何,冷不冷饿不饿……” “我听从军营回乡的人说,今年冷日子来得早,怕是又要冬荒死好多人,边军都在筹备物资,哥哥也是未雨绸缪。”悉衡说话时并不抬头,写字的手也没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