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_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5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59节 (第11/12页)

,愈发喜欢这个年轻人,干脆敞开天窗将话挑明,“他说州学如今废弛,那也是实情。你去到那里先别忙着动手整饬,走访后再落实自己的心思。我信你是有盘算的,但到底此事艰难,多想想如何保全自己并不算尸位素餐,还是要量力而行才更稳妥。”

    这是官场混了几十年老油条的忠告,卓思衡当然会听,但他也只是有选择的听,嘴上表现得乖巧听话懂事,但心中却有股气劲儿。

    要是他弄不好眼下瑾州的学政,还谈什么将来去整肃全国的学风?

    更何况若是在唐家人眼皮底下办事不力,那他岂不是对不起这份为他量身定做的人事调遣?

    不论什么缘由,他都必须坚定且锋锐的去行事,不能有半点温软之意,否则等待他的只有无尽的退避和失望。

    卓思衡相信自己,但也倍感压力。

    离开潘府后他深吸一口气,只觉海风咸润填充肺腑,精神振作许多。已是许久没来到过这样繁华的城市,夜灯挑亮恍若白昼,卓思衡牵马步行,趁着舒适的海滨春夜好好替自己理一理冗杂纷乱的思绪。

    除去极北与南陲几处偏远州府,本朝各州均设州学作为官学治所,不同于国子监入学严苛,州学不单本地官宦子弟可以进入,普通人家的学子亦能在科试录入后列名其中,只是本地官署衙门官吏的子嗣可免去学费,但其余人等还要筹措每年一笔不小的开销。

    州学大多是本地饱学之士作为老师传授学业,一些学风繁盛之地更有已致仕归乡的朝廷大员为师员倾囊相授,所以州学算是地方上能接受到水平线基准教育的最佳选择。

    可近几十年由于民间书院的兴起,更多百姓愿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