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97节 (第3/10页)
做得如此圆满熙和。” 其实皇帝当然知道,他和长公主一起谋划了这次行动,最清楚的人就是他,但他仍然在听过卓思衡的话后,仿佛第一次听到这个真相,难以置信道:“朕这个meimei……哎,这些竟也瞒着朕,她虽贵为长公主却该有责在身,然而此事她能如此深明大义,实在是令朕也赞叹不已。” 卓思衡看铺垫的不错,又顺着皇帝的意思赞许几句,紧接着说了下去: “在诸多事端平定后,臣才能静下心,去为吏学行事。但没想到招致更多麻烦……不过设立吏学在臣看来是比春坛影响更巨之事,不知圣上之意若何?” 时不时还得互动一下……卓思衡觉得自己的工作汇报真是堪称沟通的典范了。 “吏学一事,朕始终有个疑问,为何云山如此执着此事,不惜与吏部剑拔弩张?朕也是知道你们做臣子的那些话和心思,吏部被你们叫做天官,寻常是万万不敢开罪的,怎么你会如此冒大不韪呢?” 皇帝没有表态,而是将问题抛回来。 这正是卓思衡想听到的话题,于是他拱手道:“圣上有所不知,臣去到瑾州,才知地方衙门是何等景象。虽说吏员均是满配,但大多数人来自地方恩荫与指派,难堪一用,有时臣想问他们一些本务之内的事,都只是得到一问三不知的反应,实在令人忧心。自臣领受学政之责以来,便设想如何去改变这一情况。国子监太学是天下学政的标杆,若能在影响甚微的情况下开设吏学,鼓励术业有专攻之人真正施展自己的德才,那也就可以逐渐解决臣在瑾州所困扰的问题了。” 皇帝听后赞同道:“有些事确实是外任才能知晓的弊端。然而这些人到底还是杯水车薪了。” “吏学只是第一步,如果吏学之事能够顺利沿袭,那臣希望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