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3 (第3/4页)
排得紧,满打满算下来,相处时间还是少得可怜,骆玢也不常在群里聊天,于是大部分人和他没有太多交集。 中文系十五个人,全部集中在102-1教室候考。离考试还有一定时间,这时候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人看书复习,于是都聚在一起聊天。十五个人,七个男生,八个女生,比例还算均衡。两个男生来自凉州书院,一个学电影,一个学古代文学,还有几个是幸州师大的,学的都是现当代文学。八个女生纷纷自报家门:一个海州师范,一个琼林学院,一个云州师大,报的都是古文字研究;两个女生是金陵文理学院的,报的是文献学,两个报古代文学的女生,一个来自羊城大学,一个来自云州大学。剩下一个和骆玢一样报了艺术学理论,也是来自凉州书院。总而言之,凉州书院、幸州师大、鹭大和金陵文理占了大部分名额,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是中文系的热门专业。 凉州书院地处西北,虽然也是国家重点,但不少该校不少闽籍学子都愿意回到闽地继续求学——骆玢先前看了看名单,别的不说,仅中文系的三位凉州书院学子:黄思晴、刘子文、莫书道,均是闽地人士。 “凉州书院似乎是有这个传统的。”刘子文恰是张正禾的那位舍友,学的是电影艺术,“凉州书院闽籍学子特别多,每到保研季,大家就像候鸟一般纷纷南迁……” 的腔调惹得众人大笑,黄思晴道:“其实闽地人大都还是选择回家啦。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但南北差异那么大,梦想再大,四年也差不多消磨殆尽了。” 一个幸州师大的男生接话:“别说是回闽地了,作为鹭州人,在幸州待了四年,我也还是会回鹭州来……怎么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