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22节 (第3/6页)

径可走。

    只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就能改善工序,找到正确的制造方法?

    听起来就离谱!

    ……

    实验开始时间定在了上午的九点钟。

    材料实验室可不是九点开始准备,他们前一天就已经忙做一团,为了能够让实验顺利展开,中途不出现任何的问题,有些人甚至睡在了实验室、cao作间。

    彭辉也同样睡在了实验。

    他是凌晨检查以后才去睡的,早上5点就爬起来,叫来人把原材料再做一次检测,最重要的是钛粉的检测。

    钛粉,也就是金属钛研磨的粉末。

    这是钛合金的最主要的材料,而其中的杂质含量,会直接关系到制造出合金的性能,杂质含量必须足够的低,才能保证不影响实验。

    八点钟的时候,实验室cao作间的各种设备都开始运转,一些先期的工作也开始了。

    专家评审组的人,是九点才来到实验室的。

    王浩来的稍早一些,只是提前了十分钟而已,因为他知道来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再看一遍实验过程,也没办法获得几点灵感值,就没必要早来了。

    当实验制造正在进行的时候,王浩干脆就到数据分析办公室,给万益明讲起了分析报告的内容,也说起了数据挖掘领域。

    “数据挖掘,这个领域难度确实很高。我感觉每做一个分析就等于是一项全新的研究。”

    万益明深有同感的点头。

    王浩道,“做数据分析有很多种方法,我把每一种知道的方法都想一下,看看是不是适用。”

    “如果所有方法都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去想新的方法。”

    “你们的项目就是这样的,我在最后利用泛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