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4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41节 (第1/6页)

    一些数学老教授们却能够理解,为什么王浩能轻松完成数学界没有完成的证明,而其他人辛苦做研究也无法得到结果。

    这就是人和人的差距,数学界的差距就更大了。

    那些能在数学基础研究领域有成果的数学家,一定都会是那种极为拔尖,极为聪明的人。

    这种人是一般人理解不了的。

    比如,陶哲轩。

    陶哲轩的出名并不是因为获得了菲尔兹,甚至可以说,多数人都不知道他依靠什么领域的研究获得的菲尔兹。

    陶哲轩最出名的是他的‘神童履历’。

    他在年仅8岁的时候,就已经升入了中学,还在离家不远的弗林德斯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

    年仅13岁就拿到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这个记录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被打破。

    他14岁进入弗林德斯大学数学系,并在16岁获得了荣誉理科学位,一年以后,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被阿迈瑞肯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攻读博士。

    这个履历摆出来,哪怕是其他的菲尔兹获奖者,也都会感到自惭形秽。

    听起来,十四岁上大学,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要考虑他是先拿到了一个国际奥林匹克金牌,创造了奥林匹克金牌的最低年龄记录。

    在拿到金牌前的两年,他分别获得了银牌和铜牌,换句话说,他从11岁开始就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并且能够获奖,而同龄的孩子小学都还没有毕业。

    另外一个例子是皮特-舒尔茨。

    舒尔茨上大学的时间要晚得多,但他只用一年的时间,就拿到了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