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147节 (第4/6页)
职权显得不好而作罢。 不过,皇帝这么说,刘大夏也还是尴尬。 因为臣子递奏疏是通过通政使司,然后进入内阁,内阁票拟,也就是写一个‘怎么办’的建议,然后上呈皇帝,皇帝用朱笔来批,也就是所谓的批红。 当然了,朱家的皇帝懒,批红的这个工作也交给了司礼监太监,心大的皇帝甚至看都不看全都扔给太监。 司礼监批红之后,就会转下去,上面已经有皇帝的意见了,该谁办理就由谁办理,至于什么六科抄录、邸报发行也都按例照办即可。 所以问题来了, 现在这个奏疏到朱厚照这里停住了,按照道理只有通政使司、内阁和太子知道。兵部凭什么知道? 礼部和督察院更不会知道。 所以他们苦恼就苦恼在这个地方。 他们没想到太子玩了这么一手!明明徐若钦的奏疏言辞还是蛮激烈的,结果就这么石沉大海了! 其实大明朝的奏疏流转过程就是个漏风的破窗户, 基本上皇帝还没批,什么屁事儿主要官员都能够知晓。 但像这种事,大家都不提,那小事一桩,可真的追究起来,谁也承受不起。 然而,如果是这种结果的话…… 刘大夏、戴珊、张晟已经没有办法了。因为上去一本奏疏可以被石沉大海,那第二本自然也可以,这样拖下去, 浙江的银子照取,大同的粮食照屯,一切都没有变化。 刘大夏无奈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