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624章 精致小木盒 (第3/5页)
这么轻松了。 去年,大理国叛乱频繁,狼烟四起。小皇帝的大儿子镇南王虽然平息了叛乱,残余叛军却和蒲甘军队纠结在一起,不断sao扰边境,打劫州县。 大理国连年的战争叫土地只有一禹,人口严重不足的小国如何吃得消。 小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加税,普通百姓种田交租后仅能填饱肚皮,遇上灾荒年还得卖儿卖女抵债,这就叫大理的经济没了基础,无以为继。 他没招了,一方面对商业课以重税,另一方面是官府颗粒归仓依然是赋税寥寥无几,而半夜三经的鬼市营生却是火爆无限。 这丫是皇帝,不像赵玉林要走出去体察民情,只把关在皇宫里靠左右臣子提供消息,拍脑袋下诏办差,难免就与实际相差十万八千里。 开春后,眼见着各地救济的急报传来,小皇帝担心民不聊生出现饥民暴动,急召重臣议事。 诸位重臣看到礼部尚书赵思涵每每出使新宋都有斩获,夸赞赵尚书忠君报国,能力超群,继续给小皇帝提议:让赵尚书再去新宋借粮以渡难关。 这次,赵思涵却不答应了。 她力呈前面已经透支了大理国的信用,借的粮食和银钱一两未还,连利息都还没有结付她咋好再去借款、借粮。 小皇帝为难了。 的确是这个理呀。 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咋能只借不还呢? 赵思涵禀报:咱们担心自己的货品卖不出去,大肆征收进口新宋国货品的税赋,结果叫老百姓想方设法偷运货物入境在鬼市上交易,这叫助长走私,搞乱了市场不说反而失去了应有的税赋。 更有贪官污吏和这些走私贩私者勾结,通风报信阻挠官府查案,叫咱们搜不到走私货品也抓不到走私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