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666章 再任安抚使 (第1/5页)
赵玉林点点头说:咱不搞一刀切,需结合各地的实际来做。 高稼颔首告诉他们:他回乡来走访了本地十八户老农,还是认为朝廷说的因地制宜最好,这里的浅丘黄土适合种植果树,种茶,咱们就当整理出来做这些。 老曹唔唔的颔首、吃茶,接过丫鬟送来的柑橘剥开品尝,夸赞真是甜了,高公家种的? 高稼嘚瑟的说是邻居家的,玉林哥儿教授过嫁接法,他请了师傅来教庄子里的把式学习嫁接,今年就改良了一千株呢,再过两年浦江的柑橘肯定会成为锦官城里面的贡品。 老曹又是一串开森的大笑,连呼善呐,大善。 赵玉林觉得老高很接地气,告诉他浦江的土地还适合种植葡萄,可以在川西坝子上,甚至是全国范围内选种优质高产的葡萄试种,绝对造福这方百姓。 高稼频频颔首,给他讲,他还去县衙拜访了县令,要振兴浦江的米花糖,哥儿可别小看了,咱们的浦江米花糖自大唐以来就有,可是远近闻名,传承了几百年的好东西。 赵玉林当然晓得,记得在汉中初次和他见面,聊得最欢的就是米花糖。 回去的路上,老曹大赞高稼对于促进浦江人富裕很有办法,舍得用力,皇上钦点的进士啊,能够和布衣一起下田干活很了不起。 他说:像高公这样朝廷官员多些就好了,咱们要让报纸好好的宣传一下。 曹友闻说这事儿他来安排,他还想劝说高公回来做台鉴堂长老,好好的为臣工做示范呢。 呵呵,看不出来,老曹还有这样的打算,不拘一格用人才,很好的嘛。 他回去把高稼的情况说给陈宸听,小女子也是惊讶的说高公厉害了,得空她要亲自上门取经。 过去,陈宸听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