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宋_第140章 抑侥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章 抑侥幸 (第3/4页)

武将。

    恩荫制度依旧没有废除,到赵祯这里时越来越严重。

    有任学士以上官职的,在二十年内通过恩荫,其兄弟子孙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

    就不用说其他各个地方了,除知府、知州、通判、知县这四个职位由朝廷指派以外其他各低品级的官职数量,有一半以上都是通过恩荫当上的。

    这种情况也是导致很多地方主事官权力被架空的原因之一。

    范仲淹对此提出两条:一,限制对京官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二,地方上低品级官职的恩荫上限是从八品,超过从八品的恩荫必须上报吏部,再由吏部上报枢密院定夺。

    对于这个提议,赵祯自认也是非常支持的。

    “范卿家,就依你所言,这条政令你们无需廷议,可以直接颁布!”

    “多谢陛下支持!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祯却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一来,吏部与枢密院的工作量就很大了,目前人手肯定是不够的,你们要想好人员补充的对策,在月奉上也要细细的考虑!”

    范仲淹他们知道,陛下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是因为目前所有支出,几乎都是大内银库,也就是皇帝的小金库。

    “回禀陛下,我们当竭尽所能的考虑周全些,尽量的节省些费用。"

    面对范仲淹等人的理解,赵祯也是紧接着说道:"众卿家能理解最好,但也不能因为银钱之事束缚了手脚,不然就本末倒置了!”

    从这一点看出,赵祯还是一个相当开明的皇帝。

    在与赵祯讨论完事情之后,范仲淹等人立即回到了枢密院,快速的颁布了第二条改革政令。

    据第一条明黜陟才过去十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