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4节 (第5/6页)
算是不错,一两银子差不多折合一千五百文钱,也就是一天制盐的收入接近半两银子! 制作精盐的成本也就是豆浆和燃料,想要提高产量只需要在海边岩石上开凿石盘就可以了。 晒盐法果然是神器啊! 通过这次晒盐,苏泽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晒盐法要优于煮盐之法,晒盐法节约的是燃料! 其实从制备粗盐的角度上来说,两者的效率都是差不多的,晒盐需要的工序也很多,并不是将海水晒干就能成盐的。 如果只是晒海水,海水中大量的杂质没有祛除,那得到的只是苦涩的卤块,那提纯所用的豆浆会成本增加,制备精盐的成本就太高了。 晒盐法需要场地,需要能够蓄住海水的滩涂,要不是长宁卫的海滩正好是滩涂而不是沙滩,想要晒盐也是不容易的。 晒盐法节省燃料,才是后来晒盐法取代煮盐法的原因。 就拿长宁卫来说,每年能烧的就是水稻和小麦干枯后的秸秆,芦田枯萎的芦苇,以及附近山上的小树枝。 大树是不能砍的,大明官府对于各地山林中的老树大树都有底册,每当皇帝或者工部需要营造的时候,各地就要摊派进贡材木,福建本身多山多木,也是摊派的重灾区。 近些年道君皇帝大修道观,福建上下都战战兢兢,更是不断重申禁伐令,有些地方甚至禁止百姓上山,就是怕朝廷下一次摊派要材木,官府找不到足够年份的成材木头。 就算是小树枝也是不好找的,福广地区经过千年的开发,现在也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了。 缓坡都已经开荒成梯田了,不适合种田的地方,也都在朱元璋的号召下种上了桑树或者茶树。 桑树和茶树都是经济作物,更是不能随便砍伐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