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_119 无可争议(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9 无可争议(二合一) (第7/11页)

现过更离谱的事情。

    那就是外帘官预先决定了录取名额,名义上是为了防止舞弊,实际上是公开行贿请托。相当于明码标价卖录取名额,跟清朝卖官卖爵有的一拼。

    基于这种大环境下,周叙与程富的关系并不好,所以整场鹿鸣宴,外帘监考官也基本上不多言,纯粹走个过场。

    “确有相识,不知程大人有何高见?”

    周叙这种老学究,一直是比较耿直的性格,不喜遮遮掩掩的。

    就连王振这种级别的,他都敢上疏在奏章里面隐喻,面对监察御史,就更不会虚与委蛇了。

    “不敢谈高见,本官就是好奇问一嘴,感觉周大人这言语,好像跟解元郎关系匪浅。”

    耿直并不意味着愚笨,能在朝中当官几十年没出事,就代表着有基本的政治素养。

    所以周叙瞬间就明白了程富的暗指,他是不是与沈忆宸有着某种神秘关连。

    别说程富身为监考官会这样想,当初在乡试首场的时候,就连同为主考官的王一宁,得知周叙与沈忆宸的关系后,想的都是会不会成国公给的太多了……

    这种言语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任何一届乡试都会出现类似情况,往往大多被当作无稽之谈。

    但是一旦发酵流传甚广,就会朝着著名的唐伯虎科场舞弊案方向走。

    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唐伯虎点秋香”这段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唐伯虎在明孝宗弘治十一年,高中了应天府乡试解元。

    当年的唐伯虎江南大才子,还科场得意,本应该是前途无量,会试考中进士几乎板上钉钉的事情。

    却偏偏出现了意外状况,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