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7章 (第2/3页)
认这不是巧合?” 对啊,万一是巧合呢? 安国公府有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消失的银两,都是用于赈灾了呢? 户部侍郎严廉闻言开口道:“去年是一千一百两,前年八百两,大前年一千三百两,只搬来四年账册,缺失的银两数目,微臣都已经誊抄下来。” “这个好说,”一直仿佛置身事外的大理寺卿汪辰明开口道,“户部那里每年都有各地赈灾募捐的记录,只消去查一查,便知道能否对上。” 皇帝抬眼示意户部去查,这里户部官职最低的官员便是严廉,他又一次抹着汗水离开大殿。 走到殿外时,守卫在门口的严从铮迎上来,唤他道:“父亲……” 严廉瞪了儿子一眼,未等严从铮开口,便道:“你闭嘴!本官谨遵皇命履职,不管你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情。” 这种时刻,他是不会站队,不会撒谎的。 是福是祸,都看安国公府的造化了。 严从铮僵在原地,看着父亲向宣政殿旁边的户部衙署跑去。他步履沉沉,气喘吁吁,已露出些许老迈之态。 严从铮的心里,有些酸涩,更多的是担忧。 果然,经户部查证,这些年来捐赠赈灾的银两,都有某笔同安国公府的数目一致。 这些银两要么用于抗旱修渠,要么用于救助疫病,最多的是粮荒赈灾。只是以前没有写“济”字,但都由道士转交。 面对证据,百里曦瞠目结舌。 这件事是他买通安国公府的账房先生,查出的纰漏。原以为是一柄利剑,没想到竟帮别人扬了慈善之名,利剑刺入自己腹内。 “这……这怎么?”他扭头看向三司其他官员,见他们竟然也交头接耳谈论起安国公府的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