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章 天地之变 (第4/4页)
但是在杨清源以工代赈的政策下,灾民的生活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由灾民组成的建筑施工队,在图纸的指导下,不断地建造着木屋。 现在基本可以做到二十人一间,平山郡外的河流的下游两岸旁,已经都是木屋。 而且这些木屋也还在不断地增加,这将会成为灾后,灾民们的房屋。 现在的灾民之中,青壮年被分为了三批,一批则负责伐木,另一批是当前的建筑工人,负责木屋的建造。人数最少的一批,则开始协助匠人开始打造农具,为来年开春,开垦荒山,种植作物做准备。 不只是男人,女子也有了工作。 在杨清源聘请的匠人的教授下,女子开始学习制棉的工艺,从去棉籽到弹棉花,再到制作棉衣、棉被,都有人在传授。 当其余官吏还在考虑赈灾之时,杨清源已经在准备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的问题了。 这十万灾民,就是未来的工人。 杨清源为此准备了不少的棉花种子,他要在平山郡大批量的种植棉花,将平山郡打造成一个从种植到成品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棉花加工基地。 流民不是刁民,有好好的日子过,也没人想要喝官府的米粥。 在得到了冀州运来的第一批粮食之后,杨清源心中便有了底气,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了粮食的买卖。 获得了工钱的灾民们,也开始自己购买锅、炉做饭。 老人每日有粥喝,孩子还有学堂上。 虽然此地尚是灾民安置点,但却是一片欣欣向荣。墨观澜的综武江湖:我为大理寺卿(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