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赚钱大计(中). (第3/6页)
得意味深长:“只要我们有权势有地位,在陛下面前圣眷不衰,将来又何愁没有银子?更何况,那册古书孤本中,能赚银子的巧物多得很,我们将来有的是机会,又何必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 赵俊臣把道理讲得很明白,但许庆彦听到耳中,却明显误会了。 “还是少爷高明!”许庆彦一脸的恍然:“只要户部和内库还在少爷手中,用那巧物赚来的银子,究竟是存到咱们赵府,还是存到内库户部,根本没有区别,与其放到咱们自己手里,存到户部与内库,好处还要更多些,还是少爷想的长远。” 见许庆彦满脑子的贪官思维,赵俊臣不由苦笑摇头。 虽然,许庆彦说的这些“道理”,也并不能算错。 而许庆彦被赵俊臣说服后,终于心生好奇,问道:“少爷,你所说的巧物,究竟是什么?” 赵俊臣摇了摇头,道:“我还没想好。” ……… 其实,为户部增收,赵俊臣的办法有很多,其中效果最明显的,无疑就是税收制度改革。 后世评论明朝,曾直言其败亡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民间走私情况的泛滥。 民间的走私,不仅造就了一批富可敌国的走私商人,更是让明朝国库窘迫异常。 然而,归根结底,明朝之所以走私泛滥,还是因为自己税收制度——尤其是商业税收制度——太过混乱的原因。 明朝的商业税收混乱到什么地步? 这么说吧,如今的大明朝,县有县的收税站,州有州的收税站,府有府的收税站,省有省的收费站,镇守太监有镇守太监的收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