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六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六十六) (第10/12页)

的一部政治哲学。《周易》作者受其诗歌的影响,用诗歌的体裁,诗的语言,增加"吉、凶、吝、咎"等"判词",变论说文章,开论文之先河,论述"君子"修身、齐家、治国的政治道理。

    《周易》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政治哲学。

    《周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

    原创《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后被史巫逐步篡改成繇题式《周易》(即春秋文本《周易》),和卦爻式《周易》(即今本《周易》)。

    《周易》不等同于“八卦筮术”,八卦筮术是由《周易》所用那套符号和《周易》六十四名称而衍生出的筮法内容,是原创《周易》一书后出的东西。八卦筮术在先秦有《左传》一书记载是以"八卦取象"筮法,而帝制至今天则是"八卦纳甲"筮法,“八卦筮法”不是《周易》一书里的内容,与《周易》没有关系。

    《周易》又不等同于《易经》。

    《易经》是今本《周易》加战国至帝制时代初期产生的所谓十篇(汉时又称“十翼”)既以“义理”,又有“象数”解释《周易》的学术文章,称《易传》。西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故把今本《周易》里所谓八卦符号认为是上古伏羲创作的,及今本《周易》里六十四卦符号及卦爻辞,认为是文王所作,加上《易传》(认为是孔子所作)尊奉为五经之首,称其《易经》(即所谓三圣、三古创作的一部易经)。由此后人又对《易经》进行了翻天覆地的阐述(均是从今本《周易》里那套所谓的“卦符号”和《易传》“象数”及“巫理”学说中生发出新学说),产生出了浩如烟海的“易学”(《易经》之学术)文章,自此把《易经》说得再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