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_第九十九章 藩国与皇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 藩国与皇庄 (第4/7页)

  北殷洲的地区,总面积超过五百万平方公里,也是拆分成了四个藩国,每个藩国上百万平方公里。

    因日本群岛人口多,而且距离本土近,为了方便统治和掌控,所以要细细的拆分。

    北殷洲殖民地,在开拓之初面积很小,人口也非常的稀少,关键有潜在的竞争者。

    所以藩国要大一些,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扩张,抵御可能存在的敌人。

    其他的藩国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是大多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

    这些藩国的藩王,大部分是世祖皇帝及其兄弟的后裔,少部分藩王是世祖再兴大明时的功臣后裔。

    在今年之前,所有藩国都是切实的大明藩属国,受到大明朝廷的直接或者间接管辖。

    是近代意义上的附庸国,而不是以前的所谓朝贡贸易国。

    而到了现在,由于朱靖垣的藩国改革计划,这些藩国之中的一部分,现在已经名存实亡了。

    更多的藩国,也已经确定了「名存实亡时间表」,就等着被归入大明王朝。

    除了北殷洲的几个藩国,跟英法西三国的殖民地领土争端,确实需要到会议上谈谈,其他的藩国来基本都是来凑数来的。

    藩国改革之后的官员,都已经直接隶属于朝廷了,现在只是兼任的名义上的藩国官员。

    也不知道是无意还是人为,现在绝大部分藩国人都已经知道,努力了几十年都没有效果的撤藩,最终的决议是怎么确定下来的了。

    就是这次的谈判代表,大食亲王朱靖垣直接推动的。

    是他以配合谈判的名义,逼迫朝廷的老先生们不得不接受的。

    是他要求皇帝开放六大行业,换取了本土权贵和精英接受了这个决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