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8章 大辩论(三) (第1/4页)
当杨慎看到杨廷和开始坐下来喝奶茶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一丝不妙。 尽管他立刻就紧张起来,调动所有的思维神经,来准备应对杨廷和接下来的责难,但还是发现有些吃力。 因为杨廷和接下来缓缓说道。 “一家之治,在有家规,一国之治,在有国法,依洪武三十年所颁《大明律》及弘治年颁《问刑条例》,告争家财田产,但系五年之上,并虽未及五年,验有亲族写立分书已定,出卖文契是实者,断令照旧管业,不许重分再赎。告词立案不行。 田产典卖也罢,经官府造册售卖者也罢,均有条例为买者所有。若依你所言,仅凭我等在此一言,皇上点头应允,朝廷便可随意剥夺宅田,那卖田者付出的银两如何计算?朝廷之信如何确立?” “……” 杨慎这下被问住了,理想主义者只想过如何维护公平和正义,如何均贫富。 可并未想过,就算土地兼并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可这土地兼并也是在大明律规定的情形下,步步发展成这样的。 就算他们可以依据交易的瑕疵,去让那些典当田产者,依照《问刑条例》去索要钱财,也只是扬汤止沸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必须要违背朝廷的律法,这就形成了一个道德悖论。 刚才杨慎还说要发展商业和手工业,而这个是比土地经济更注重法律和契约信用的行业。 但要强行均田,那就一定会破坏政府信用。 那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道德土壤将不存在了。 再往深处想,这就是为什么封建君主制下,难以发展成资本雏形的根本原因。 因为天下之法,皆出于一人之意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