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银狐_第四十七章 迎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迎接 (第3/8页)

矿石加热成液态,再把熟铁加入到液态,二者混合,直接就因为化学反应变成钢水。

    如此炼钢的效率几乎是飞跃式的提升。

    为什么唐代发明灌钢法以前,我国的钢铁产量低得令人发指,西汉二百多年钢铁总产量才17855吨。

    而到了唐宋以后,一年产量就能达到上万吨,甚至在明清时期能年产20万吨呢?

    就在于灌钢法的出现属于降维打击。

    虽然不像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那样,利用蒸汽动力年产80万吨,但跟锻造炼钢相比,效率还是千百倍的提升。

    而除了炼钢技术以外,第二个直接原因,就是南阳资源丰富。

    作为一块堪比关中盆地的辽阔平原,这里盛产煤矿、铁矿等重要资源。

    其中光后世南阳市市区附近挖掘出来的汉代冶铁遗址就达十余处,其它地方更是数不胜数。

    黄门亭所在的沙河附近肯定是有矿产,但多埋藏在地下,并没有露天矿产。

    汉代的挖矿技术比较低,只对露天矿产有利用,埋藏得稍微深一点要么找不到,要么即便发现有矿,也没有能力进行开采。

    好在距离黄门亭不远的复阳县就是产铁大县,这里后世为桐柏县,有一座山名叫桐柏山,在汉代名叫大复山。

    根据后世出土的资料显示,这里有一个巨大的露天铁矿脉。

    实际上不止在汉朝,后世桐柏山矿区也很多,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矿企,山脉下蕴含着巨量金、银、铅、锌、铜、铁等等矿产资源,是一个世界级的矿产资源。

    而在汉代由于开采技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