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_第245章 夜袭长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5章 夜袭长安 (第5/7页)

韩部落组建的新罗最后一直在苦苦挣扎,而新罗也正是韩国人的祖先。

    五百多年来,高句丽随着发展壮大,一共五迁国都。[***]自夫余避祸南逃,于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在卒本川建国称王。公元前34年,筑纥升骨城,以为王都,此为高句丽的第一个都城。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因迫于北部夫余强大的军事压力和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需要,琉璃明王放弃故都和纥骨城,迁都至国内城。

    公元209年(汉献帝建安十四年),高句丽山上王时,又移都丸都城。不过丸都城就在国内城附近,本就是国内城的卫城,属于一个战争堡垒,所以大多时候并不将其称做都城。

    公元427年(北魏始光四年),高句丽长寿王时,为躲避北魏的威胁,以及巩固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高句丽都城再迁至平壤城。

    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高句丽平原王将都城由平壤城迁至十余里外的长安城。长安城就是高句丽人仿大隋长安大兴城而建的小一号山寨货。建城之内,整个王宫和百官都迁往了长安城。不过长安城更像是一座行宫,而不像是一座都城。所以在隋朝的称呼中,还是将高句丽的都城称为平壤。

    风雪夜之中,经过一天的奔驰,六千精骑在天亮前的寅时时分赶到了长安城下。看着这个比大隋长安城小了数十号的城池,于钦明不屑的笑了笑,高句丽人真正的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就这样的蛮夷小国,居然也想仿中原之主。

    长刀一挥,六千骑兵齐齐勒停战马,侦察营中最善侦察、特种做战的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