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_0025【公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025【公私】 (第3/8页)

,亦许解送。”

    这份诏书,等于承认工商子弟能够科举做官。

    啥叫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

    能考上的就是,考不上的就不是!

    白崇彦仔细思索片刻:“这样吧,卖给你们的山地和山林,全都挑选没有地契的。你们今后的身份,是从荆湘逃荒来的流民,已经在本地开荒数年。那些山地,都是你们开垦出的荒地,官府依律给你们户籍和田契。”

    “如此,大善!”朱铭非常满意。

    宋代不但鼓励兼并,还鼓励百姓开荒,只要把土地开垦出来,朝廷就给予户籍和田契,甚至新开荒地还有赋税减免。

    看似是个良政,其实早就变形。

    就拿京西南路来说,紧挨着首都开封所在的京西北路,按理说应该人口稠密、百姓富庶才对。实际情况却是,地广人稀,田野荒芜!

    有大片荒地,百姓却不愿开垦。

    一是你开垦数年,好不容易耕熟了,能去官府登记领证了,突然就有豪强跳出来,说这明明是俺们家的地。就算豪强不出手,官府那里也不好搞,田契很难拿到,收税却一个比一个积极,分分钟让你重新破产。又或者,你开垦出十亩地,等到交税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要交二十亩税。

    如此种种,百姓更愿涌进城里打工,宋代的城市人口比例,甚至超过了明代、清代、民国和新中国初期——但由于农村人口不足,宋代的市镇数量,远不及后面几个朝代。

    当然,京西南路的荒芜凋敝,还有着更复杂的原因,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朱铭和朱国祥父子俩,想通过“开荒”获得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