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64节 (第1/6页)
这是商机啊! 尤其是荷兰,先后四次企图抢夺澳门,差点得手。 到时候葡萄牙人都已经在大明内地开公司了,荷兰人只能在市舶司的自贸区眼巴巴望着。 爽! 于是瓦希基光速回到澳门,马上召开议事会,说服所有议员后,又立马折返香山。 光烈三年,十一月初八 明葡双方于香山县衙,正式签订协议。 此后,这份《香山协议》成为大明对待外来居留人员的处置范本。 第61章 对于大舰队的渴望 香山协议签订以后,壕镜的葡萄牙人,必须在两个月内解除武装,并在理藩院登记备案。 瓦希基说服议事会后,原本的澳门葡萄牙产业,改组为两家公司,分别是“泰西远洋贸易公司”,和“佛郎机进出口贸易公司”。 两家公司分别在督商署挂牌,并向大明本土商人招标,融资三成股份。 最后,前者被大明海务公司,以十七万两资金入股三成,后者的三成股份被几家闽商企业瓜分。 这两家大明境内最早的外资企业,于广州挂牌经营。 也许是为了向其他西方国家炫耀,身兼两家公司总制的瓦希基力排众议,花了几万两白银,在南京城外设立公司分部。 这下子彻底引爆了其他殖民势力,尤其是荷兰。 从十七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就积极寻求中国大陆的殖民地港口,侵占台湾后,依旧不足,前后四次企图攻占澳门。 荷兰、西班牙、英国联合向明廷发函,表示希望明廷平等对待,每一个愿意和大明贸易的外国商业组织,葡萄牙在远东的规模远不及自己,凭啥就这般优待它? 面对各方诘问,陈贞慧表现得很无奈 “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